多层PCB板工艺流程详解:从打样到量产
2025-06-16 14:51:10
晨欣小编
多层PCB是指由三层及以上导电层通过层压工艺压合在一起的电路板。典型结构如下:
内层线路(Inner Layer)
绝缘介质层(PP或预浸布)
外层线路(Outer Layer)
阻焊层(Solder Mask)
表面处理层(如OSP、沉金)
常见多层板结构有:4层、6层、8层、10层、12层,甚至24层及以上。
高密度布线:支持更复杂的电路设计。
良好信号完整性:通过地平面/电源层的设置屏蔽干扰。
小型化与模块集成:节省空间,适应高端产品需求。
EMI抑制:合理分层可改善电磁兼容性能。
完整的多层PCB制造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工程资料处理(CAM)
内层线路制作
层压(Lamination)
钻孔与金属化
外层线路制作
表面处理
成品加工与测试
以下对各阶段进行详细解析。
客户提供Gerber文件、钻孔文件、BOM表
工厂工程师进行资料审核、拼板、DFM分析(可制造性设计)
输出加工流程卡(工艺指导文件)
选用铜箔覆层板(CCL)
图形转移:干膜曝光→显影
蚀刻铜层形成线路
去膜后AOI检查,确认线路精度与缺陷
重点控制:线宽线距、公差控制、图形完整性
多层板的核心步骤,将内层线路与介质层叠合
使用热压机按工艺参数加温、加压
形成整体压合结构,冷却定型
影响因素:
层压温度与压力曲线
PP用量与流胶率
叠层结构对称性(避免翘曲)
CNC钻机钻通孔、盲孔或埋孔
化学沉铜(PTH)为孔壁赋予导电层
电镀加厚孔内铜层,保障导通性
技术要点:
孔位精度(±0.05mm)
沉铜厚度一致性
金属孔壁附着力与可靠性
与内层类似,包含:
外层干膜图形转移
电镀加厚外层铜线
去膜后化学蚀刻,保留电路图形
控制重点:
电镀均匀性
外层AOI自动光学检查
微短、开路、断线缺陷防控
表面处理用于提升焊接性与抗氧化性,常见方式包括:
表面处理方式
特点
适用范围
OSP
成本低、环保
通用消费类产品
沉金(ENIG)
平整、美观、可焊性好
BGA、精密元件焊接
无铅喷锡
适合通孔组件焊接
通用工业产品
沉银/沉锡
成本居中,兼顾焊接与性能
特殊可靠性需求领域
3.7 成品加工与测试
轮廓加工(V-CUT、CNC铣边)
丝印字符
阻抗测试(关键网络阻抗控制)
飞针测试/测试架通断检测
最终外观检查(FQC)
成品检测关键指标:
外观完整性、铜箔露出、电镀均匀
电性能合格率
外形尺寸公差(±0.1mm以内)
项目
打样阶段
量产阶段
生产批次
小批量(5-100片)
批量(数千至数十万片)
工艺选择
可使用简化流程、人工操作
自动化流程、标准化操作
交付周期
快速交付为主(1-3天)
稳定周期为主(5-10天)
质量要求
着重验证功能与设计可行性
注重一致性与良率控制
成本结构
单价较高,适合原型验证
单价较低,注重成本优化
衔接建议:打样阶段应选择支持量产工艺的平台,确保从设计验证到量产平滑过渡。
叠层设计合理性(电源/地参考面完整)
线宽/线距控制精度(避免信号串扰)
板材选型(TG值、CTE热膨胀系数)
阻抗匹配与测试
质量管理体系(ISO9001、IATF16949等)
建议使用具备DFM支持能力的PCB厂商,可提供工艺建议,避免设计缺陷导致制造难度。
多层PCB板不仅承载着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功能,其制造过程也是一项高度精密的工程。从打样到量产,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与性能。通过掌握工艺流程、关键控制点和材料选择逻辑,研发与采购人员可以更有效地把控项目质量、成本与进度,为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。
RC0402DR-07432KL
HQ0402H3N0ST01
CT6N137
C2012CH2A222J085AA
SC0402F26R1F2ANRH
RC-02K470JT
25121WF390MT4E
RTT061561DTP
BLM31PG121SN1L
CAV8P4R(0201)L390JT
海量现货云仓
闪电发货
原厂正品 品质保障
个性化采购方案
售前客服
售后客服
周一至周六:09:00-12:00
13:30-18:30
投诉电话:0755-82566015
扫一扫,加我微信
感谢您的关注,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,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,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。